EN

赵志刚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个人信息
  • 所在单位:农学院
  •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 学位:农学博士学位

联系方式

暂无内容

研究方向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关新基因挖掘、定位、克隆、功能分析及育种利用

个人简介

长期从事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关新基因挖掘、定位、克隆、功能分析及育种利用研究,主要包括籼粳杂种不育新基因以及相应广亲和基因的发掘、定位、克隆与功能研究,开发相应分子标记和育种技术,成功培育籼粳交高产水稻新材料、新品系,取得显著成效。包括发掘qHMS7、S7、S31、DAO等9个育性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了4个杂种不育基因。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云南联合基金,国家转基因项目子课题,国家863子课题,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等课题10余项目,目前主持在研课题2项。2018年作为同等贡献第一作者首次报道植物中的自私基因qHMS7控制水稻种间杂种不育,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自私基因使种间杂种F1育性得到恢复,克服了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水稻杂种不育的难题,相关成果发表在2018年6月份的《Science》杂志。2013年作为第一作者克隆水稻生殖发育关键基因DAO,该基因能够将有活性的植物激素生长素降解为氧化生长素,从而控制植物的生殖发育,相应的结果发表在《Developmental Cell》。此外,通过对不育基因位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参与育成了一个与籼稻广亲和的粳型不育系509S,该不育系与籼稻品种杂交表现强大的籼粳杂种优势,该不育系提供给全国18家育种单位利用,其中有8个组合已参加国家和省级区试。近五年来以同等贡献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Developmental Cell、Plant Cell、Plant Physiol.和Genetics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已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保护权9项。2012年,‘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本人排名第2;201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本人排名第2:2012年获南京农业大学首届“钟山学术新秀”; 2016年获江苏省特聘教授;2017年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资助;2018年获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计划;2019年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教育经历
  • 2004.9-2007.6

    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   博士研究生毕业   农学博士学位

  • 2002.9-2004.6

    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   硕士研究生毕业   农学硕士学位

  • 1998.9-2002.6

    湖南农业大学   农学   大学本科毕业   农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 2010.12-至今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副教授

兼职信息
    暂无内容
授课信息查看更多
  • 科研论文
  • 知识产权
  •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2项   省部级1项   校级2项   其他1项   
    参与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9项   省部级4项   其他2项   

团队成员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