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博士生导师
暂无内容
作物种质资源学、品质改良和精深加工利用、种子学、耐逆分子生物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新疆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内蒙古自治区荒漠生态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站长、新疆农业大学干旱区荒漠研究所副所长、新疆农业大学荒漠生态恢复与重建协同中心主任、南京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荒漠生态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作物学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种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以荒漠生态治理入选2013年度南京领军型科技创业(321)重点人才。2008年10月-2009年10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加拿大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从事交流与研究,曾3次援疆新疆农业大学。
长期从事作物种质资源学、品质改良和精深加工利用、种子学、植物耐逆分子生物学、荒漠化生态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从2003年第一次援疆起,就开始从事新疆特色作物鹰嘴豆以及荒漠生态恢复和重建等方面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获美国和以色列发明专利授权各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授权23项。
在荒漠生态领域,在理论突破上,揭示了荒漠地区地表层高温胁迫也是导致荒漠植物幼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主要因子,但这一制约因素在荒漠造林过程中往往被忽视;在技术创新上,构建了“免灌溉管件防护荒漠造林新技术”,提高种植存活率达50%以上;发明的“设施防护管育苗与机械化移栽一体化荒漠造林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国内外荒漠生态治理难以实现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荒漠移栽造林的机械化,移栽效率提升10倍以上;在产业提升上,牵头闯出了一条荒漠生态产业化、荒漠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荒漠生态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在荒漠生态恢复和重建领域,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教育部科技成果“提高梭梭属植物应对地表层高温胁迫的技术体系研究”,被专家一致认为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成果总体上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可为我国荒漠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将有效推进我国荒漠区风沙治理和生态建设进程;作为第一完成人发明的美国、以色列和国家授权发明专利技术“免灌溉管件防护荒漠造林新技术”(也简称管件防护技术)已编入2015年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通过产学研合作发明的“设施防护管育苗与机械化移栽一体化荒漠造林技术”2015年通过了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新技术鉴定,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大豆遗传育种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硕士研究生
湖南农学院农学系学习
南农大农学院工作
南农大访问学者
南农大作物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