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邮箱:lcj@njau.edu.cn
重点关注亲环境行为及其政策,如垃圾分类、减少食物浪费、碳普惠等;包含理论构建、实践推动、政策实验和评估等多个方面。
李长军,九三学社成员,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博士后。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层环境治理,垃圾分类政策和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等方向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包括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累计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Waste Manage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中国环境管理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多次接受海内外权威媒体专访并发表评论文章,决策咨询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
一、主持和负责的课题
1).阿拉善(SEE )环保基金会:基于垃圾分类行为理论模型的社会组织赋能项目,2023-2024年(主持,在研)
2).智库资助课题:江苏省塑料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症结和政策优化研究,2022-2023年(主持,已结题)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经济激励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衰减效应和退出机制研究,2018-2019 年(主持,已结题)
4).阿拉善(SEE )环保基金会:杭州社区垃圾源头分类项目白皮书,2019-2020 年(主持,已结题)
5).地方政府委托项目:上海特殊社区垃圾分类模式研究 2019-2020 年 (主持,已结题)
6).沃启公益基金会:城市社区垃圾分类实践项目评估 2019-2020 年(主持,已结题)
7).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源头管控和区域协同的陆海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2021-2023(参与,子课题排名第三位,在研)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空间流转与代谢网络的城市群生态资产评估核算与补偿机制研究. 2018-2021 年(参与,在研)
9). 万科公益基金会旗舰项目:基于整合理论主导因素划分城市社区类型简化社区层面垃圾分类项目设计—万科公益基金会 2018-2020 年 (主要完成人,已结题)
10). 地方政府委托项目:上海市社区垃圾分类操作准则研究,2018 年(主要完成人,已结题)
11). 地方政府委托项目:闵行区虹桥镇“美丽虹桥”系列课题,2018(主要完成人,已结题)
12). 企业委托项目: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研究,2018 年(主要完成人,已结题)
13). 企业委托项目: 环境身份认同视角下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研究,2019-2020(主要参与,已结题)
二、与公益基金会的深度合作
1). 正在与阿拉善(SEE )环保基金会合作一项基于垃圾分类行为理论模型的社会组织赋能项目,预期会完成社会组织赋能教材一本,线上线下培训若干家社会组织;
2). 与阿拉善环保基金会(SEE)浙江项目中心合作课题1项,已经主编完成国内外大型城市垃圾分类案例集一本;同时根据国内外经验和杭州市实地调研结果完成杭州市社区垃圾分类政策建议一份,正在联合基金会递交给浙江省和杭州市。(受疫情影响,相关成果还未发布,疫情稳定后会有一次成果发布和研讨会)
3).与沃启基金会合作课题1项,对全国6个城市的7家社会组织垃圾分类试点进行了评估并发布相关结果。
4).参与课题组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合作课题1项,已经完成上海市60多个不同社区的类型划分和定制化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一份。
三、与环保类社会组织的广泛合作
1). 2019年与全国零废弃联盟合作,8月份开设线上课程一节,为全国的60多家社会组织讲解如何在社区内科学的评估垃圾分类实效和使用评估来自我分析和完善,同时以专家咨询的形式协助该组织发布社区零废弃指标供公众和社会使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 2016-现在,常年作为全国著名的垃圾分类社会组织:上海爱芬环保的咨询专家,多次为其员工开展相关培训和指导,协助其发布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办法2.0版本。
3). 2019-现在,与国内北京、成都、长沙、郑州、青岛、厦门的7家社会组织建立联系,依托沃启基金会资助课题进行长期的评估能力建设和指导,完成项目评估和建议。
四、与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
1). 2018-2019年与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进行课题合作,协助其提高垃圾分类实效,并总结出大规模推动垃圾分类的培训材料和注意事项,协助街道开展多次大规模社区培训,相关成果被上海电视台新闻栏目、周到等多个新闻媒体深入报道,宝山路街道在2019年被评为第一批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镇。
2). 2018年与闵行区虹桥镇进行合作,完成垃圾分类相关大调研课题,分析出不足之处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调研成果被虹桥镇政府作为典型课题做报告,同时虹桥镇在2019年被评为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镇。
此外,本人还与南京市城管局、杭州市城管局、济南市城管局等深入交流。
五、与媒体的广泛合作
1). 李长军. 2019. 八年试点,上海垃圾分类有哪些经验. 知识分子.
在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的前一周通过权威的自媒体为公众讲解和科普垃圾分类,解释为什么开展干湿垃圾分类和为什么上海采取了定时定点、志愿者值班等方式,在网络上传播较广,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原文点击3万多次。
2). 李长军. 2019. 如何因地制宜撬动居民参与. 新华每日电讯.
为公众解释企业经济激励模式和社会组织社区营造模式的不同及优缺点,在网络上传播较广,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
3). Lichangjun. 2019. Why I Support Shanghai’s Strict New Trash-Sorting Rules. Sixth tone.
通过翻译和修改本人的中文相关科普文章,向其他国家解释当前上海的垃圾分类政策。
此外,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新华社、新民晚报、周到、科技生活、经济学人等多家中外媒体对本人和研究成果有相关的采访和报道。